(本文来源于网络)
诸如像得到、喜马拉雅,腾讯云课堂等这些知识付费平台,率先在国内掀起知识付费的浪潮,在当时甚至连知乎这样的大流量平台也开始步局知识付费版块。但是好景却不长,据调查,2019年起知识付费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所有产品购买次数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知识付费不再红火呢?说到这里就要从三个方面去概述了。
首先,很大一部分知识付费产品的复购率不如以往,有大幅缩水态势,很多人不再为知识买单,因为,有相当大部分产品很难让用户做到系统学习。所谓系统学习,就是用户学习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但市面上大多知识付费产品主打的碎片化学习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平台通过碎片化时间学习模式让用户能够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但是这样的代价却是很琐碎的,并不能让用户专注认真学习,比如:边走路边学习,坐公交车学习等等。而这些用户选择挤出空闲时间来付费学习,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这样的碎片化学习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都让他们不尽人意,从而对知识付费产品不再信任。
其次,付费知识的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当某一行业的知识具有权威性时,就会引起众多品牌方的复制,会让这种具有独一无二特性的知识产品遍地开花,但是僧多粥少,在每个领域能够传输给用户的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非常热门的知识。而有限的知识避免不了内容的雷同,用户只能择其一或其二去学习。同时作为品牌方不能及时更新自己所推出的产品,给用户的感觉就是一次性买卖,学了即走的形式,最终无法吸引客户复购其它相关类产品。
最后,平台运营者比起更新课程,平台更在意营销。因此,注定平台的产品不能长久。一直以来,平台都在利用自己课程的特色优势,来表达如果用户学习到了,结果就是在某一行业能够成为专家。平台用这种诱导用户心理的方式来营销课程产品,而不在乎自身课程的优化,所以,很多品牌方推出的干货相对来说就比较少,而标题党的呈现课程形式却很多,从而引起用户的负面评判。
知识付费领域的企业想要自救,就必须做出改变。首先,要让自己的产品更有深度,以前企业更注重课程的营销,但在今后这条路线已经走不通了。平台运营者要把握那些为数不多,且愿意留下的用户来建立社群,以此来提升品牌专业度,要将业务拓展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因为,国内绝大部分网民还是集中在这些三四线城市中,他们更具有为知识产品买单的潜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需求不同,三四线城市用户对知识选择不一样,他们与一线城市的用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作为品牌方运营者,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后,再对产品作设计,达到优化的结果。人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求是不会停止的,加上大多数知识付费平台运营策略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今后稍加改正,我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还是能够再现辉煌的。